电竞菠菜筼筜街道于2006年7月1日起在15个社区启动“周六温馨服务日”活动。社区工作人员按党务、民政、义务教育、计生、劳动保障、综治等岗位合理搭配为一组,保证每组有一名副主任以上社区负责人带班,每周六上午8:30至11:30,在社区居委会办公、服务场所,为社区居民提供温馨服务(开具证明、接受咨询、图书阅览登记等),或者由社区确定主题,开展志愿者活动,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原动力。
湖滨一里社区地处老城区,为了更好地对包括20多个吸毒青年在内的失足者进行帮教,6位老妈妈退休后成立了“爱心妈妈帮教组”。她们把失足者当成自己的孩子,用爱心、诚心、苦心感化他们,引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,重拾信心,走出阴影。至今已有29人得到她们的帮助。
体验过“周六温馨服务”的居民都说这个活动好。3月1日上午,记者到振兴社区采访,退休的居民黄斌、杨亚炮表示,现在周末能到居委会活动,看得到居委会干部,感觉社区就像自己的家。
根据筼筜街道制定的“周六服务要求”,居委会在星期六提供的服务要做到“三不减一增”,即负责人带班不减,服务内容不减,服务质量不减,增加社区志愿者服务。
黄斌说,双休日是法定假日,居委会用休息时间服务居民,辛苦的是他们,得益最大的是居民。爱好文体活动的黄斌退休后,成了社区活动中心的常客,喜欢去那里练操、跳舞。但是以前每逢周末社区干部休息,活动中心关门,她经常闲得发慌。去年7月开始,周末健身房、图书室都开放,她想静下来就去看看书,想动一动就去健身、打麻将。
去年9月,杨亚炮的邻家孩子要考大学,需要居委会在九年义务教育情况的表格上盖个公章,星期一交回学校。他们不知道居委会星期六上午也服务,拜托杨亚炮帮忙。“我让他们直接找居委会,人家星期六也上班呢!”老杨说。他认为,“周六温馨服务”真正让居民感到“温馨”。以前,双职工要到居委会开证明得一方请假才能去办,在外地工作的人周末回厦门办事却盖不了居委会公章,外企职工常因为请假办理生育服务证而被扣满勤奖,这些问题从去年7月后就很少出现了。
“自从开展了周六温馨服务日活动,社区志愿者队伍壮大了。”筼筜街道街政办主任潘雪芬说。很多居民特别是退休老人自愿到社区服务,居委会为志愿者建立了服务档案。
蓝玉清(社区干部):居民在周六服务日来居委会办事,不管什么事情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答和办理。社区活动中心在休息日开放,公共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。
“爱心妈妈帮教组”成立很多年了,一直做得不错,但错过第一次“社区建设十佳创意”评选机会,很多人觉得遗憾。“不过,我们的帮教工作越做越成熟、越来越好了,这次参选信心更足!”居委会主任柯琪说。
慈祥的汤秀枝是“爱心妈妈帮教组”的主要成员之一,很受孩子们喜欢。汤妈妈说,帮扶过吸毒青年后,帮扶其他对象就是小菜一碟了。只要用真心去爱他们,他们照样有希望。
小郑刚从戒毒所出来时找不到工作,整天郁郁寡欢,爱心妈妈每天轮流上门和他聊天,鼓励他重拾生活信心,并且动员小郑的父母多关心他。小郑结婚后,爱心妈妈得知他的妻子没有厦门户口,急忙请居委会帮忙。小郑想买一部微型车拉货赚钱,爱心妈妈为他担保申请了1万元无息。小郑说,他要努力工作,尽快还掉,绝不让爱心妈妈的爱心白费。
随着对帮教工作的重视,“爱心妈妈帮教组”队伍也在壮大,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现在一支由社区、主任挂帅的19人组成的帮教小组,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教措施,每月两次定期谈话,每月一次帮教例会,一次回访和每半年一次帮教工作小结,使帮教工作走向规范化。个别男性居民深受感动,自愿成了“爱心爸爸”。小组的帮教力度在加大,帮教范围不局限于本社区,对象不局限于吸毒人员。今年1月,湖滨一里社区成立了“爱心妈妈帮教基金”,经费来自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的捐款。(本报记者蓝碧霞)
只要您评得精彩,就可以为您中意的好创意加分;参与点评的市民,均有机会参加抽奖活动,获得精美的礼品。
读者吴奶奶:讲得生动,说得精彩,听者受益,这就是我对嘉莲街道“理论教育讲师团”的点评。作为老党员,我觉得这个活动为我们带来了实际的启发教育作用。
读者蔡小姐:我要为金山社区的“社区志愿者协会”投上一票,它为我们金山居民带来帮助,让大伙在其乐融融的氛围建和谐社区。
网友小艾:文灶社区的“倾谈室”不仅是居民的“知心姐姐”,还帮居民解决了实际困难。 (薄洁 整理)